第(2/3)页 转化成一种荒谬中有些哭笑不得的感觉。 周尧没再说什么,拎着那袋垃圾,转身大步走出了教室门。 沈明月重新面向教室里几个已经看呆了的同学,道:“继续,你们的模拟攻防进行到哪了?” 四人默默对视一眼,视线飘忽不定。 这吃了顿饭,看了个八卦下来....刚刚是进行到哪里了? 沈明月心下了然:“那就继续从反方刚才坚持的资源固化论和数据劣势出发,攻击正方。” 四人闻言立刻收起心思,进入状态。 李心溪作为模拟反方代表,率先发难。 “请问正方,你们一再强调个人努力的作用,但现实是,优质教育资源高度集中在城市中上层家庭,寒门学子连起跑线都看不到,这种结构性的不公,你方如何视而不见?请正面回答。” 正方代表肖书达倏地站起来。 “结构性问题存在,但我们讨论的是‘能否’,资源不均不代表没有机会,互联网时代,知识获取的渠道已经大大拓宽,多少贫困地区的学子通过一根网线,接触到了顶尖的教学资源?这就是突破。” 李心溪立刻抓住漏洞:“你这是在偷换概念,互联网或许提供了信息,但能提供名师一对一辅导吗?能提供出国交流、科研项目的门槛吗?请正方不要回避本质差距。” 肖书达有些着急地补充:“但我们看到很多例子……” “例子?” 李心溪打断他,“个例能代表普遍吗?幸存者偏差而已,请正方拿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,证明寒门出身不再是成功的巨大阻碍。” 正方一时语塞,场面似乎又陷入了之前的困境。 这时,沈明月敲了敲桌面,插话道:“正方,把贵的定义拓宽,不要局限于财富和地位。” “比如一个寒门学子,通过努力成为优秀的教师,受人尊敬的医生,带领家庭乃至社区脱贫致富,这算不算贵子?” “其次,重点不应放在难,而应放在是否能,围绕‘能’来论证。” 肖书达闻言,双眸一亮,深吸一口气后中气十足的道:“反方同学,首先,贵子难道等同于成为巨富吗......” “……” 双方你来我往,唇枪舌剑,论点逐渐深入,节奏越来越快。 沈明月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关键交锋点,或在双方陷入僵局或偏离主线时,用一两句简洁的话点拨。 “反方,回到‘资源’的核心论证,不要跟对面节奏走。” “正方,注意价值升华。” 忽地。 第(2/3)页